第七百零四章:国王的请教

赵海心中的怒火再也压制不住,他冷哼一声,一甩袖子,愤愤地说道:“哼!既然先生如此敷衍,那我也无话可说!”说完,便转身大步离开。

诸葛亮望着赵海离去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心中思忖:“这赵海也是一片忠心,只是此刻还需冷静筹谋,方能救出关羽。”

过了一会,一个仆人轻手轻脚地来到诸葛亮身边,小心翼翼地问道:“先生,方才您为何发笑?小的实在不解。”这仆人满脸疑惑,眼神中充满了好奇。

诸葛亮手持羽扇,微微眯起眼睛,说道:“你且想想,刘备为何要把关羽关起来?这分明就是一条计策。”诸葛亮的脸上带着一抹神秘的微笑,目光深邃而悠远。

仆人挠了挠头,一脸茫然地说道:“小的愚钝,实在想不明白。”他眉头紧锁,苦思冥想。

诸葛亮笑而不语,只是轻轻摇了摇羽扇。

又过了一会儿,仆人突然眼睛一亮,兴奋地说道:“先生,小的明白了!是不是为了……”

诸葛亮笑着打断他:“你且说来听听。”

仆人咽了咽口水,说道:“是不是为了把关羽留在方郡,然后再……”

诸葛亮点了点头,眼中露出赞赏之色,说道:“不错,你能想到此,也算有些悟性。”

仆人得到诸葛亮的夸赞,脸上露出欣喜之色,心中满是自豪。

诸葛亮负手而立,目光中透着睿智,缓缓分析道:“你看,刘备为了留住关羽,竟不惜败坏他的名声,那两个宫女肯定是刘备刻意安排的。这般用心良苦,着实令人惊叹。”诸葛亮微微仰头,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诸葛亮轻轻叹了口气,说道:“这也是无奈之举啊。待到时机成熟,把这件事情汇报给丞相,想必丞相也无法说什么。”

诸葛亮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心中暗自盘算着。

仆人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说道:“小的明白了,只是这手段……”

诸葛亮摆了摆手,说道:“莫要多言,其中利害,你我心中知晓即可。”说完,诸葛亮陷入了沉思,眉头微蹙。

诸葛亮轻摇羽扇,心中暗自思忖:“刚才自己也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赵海,那家伙性子急躁,若是知晓了,必定会把事情传得沸沸扬扬。但如今局势未明,还不好声张,只能等着丞相回来再说吧。”

他的眉头微微皱起,神色略显凝重。

这时,仆人在一旁小心翼翼地问道:“先生,那此事就一直瞒着赵副将吗?”

诸葛亮停下脚步,看向仆人,目光坚定地说道:“暂且瞒着,不可走漏半点风声。此时若张扬出去,恐生变故。”

仆人点了点头,应道:“小的明白,只是赵副将那边……”

诸葛亮轻叹了一口气,说道:“赵海忠心可嘉,但行事冲动,若知晓此事内幕,难免冲动误事。待丞相归来,再从长计议,定能妥善处理。”

说罢,诸葛亮又陷入了沉思,手中羽扇的摇动也慢了下来,心中忧虑着后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

在方郡的刘备宫殿中,刘备倒背双手站在窗前。

他的背影显得有些落寞,眉头紧锁,脸上满是痛苦之色。

刘备心中默默想着:“吾深感痛苦,云长啊云长,吾实在对不起你。但为了留住你,为了大业,只好出此下策。只是这其中的苦衷,又怎能与你言说。”

他长叹一口气,目光望向远方,眼神中充满了无奈和纠结。

窗外的微风轻轻拂过,却吹不散刘备心头的阴霾。

他紧咬嘴唇,心中的愧疚如巨石般压着,可他明白,此刻的抉择关乎着未来的大局,纵有千般不忍,也只能咬牙坚持。

刘备在窗前伫立许久,心中愈发沉重:“吾相信云长定在心中责怪于我,吾又何尝不想去探视于他,可吾实在没有勇气面对他那愤怒与失望的目光。”

他的脸上满是痛苦与挣扎,双手不自觉地握成了拳头。

“但此事不能再拖,明日,吾要派人去幽州把关羽的‘罪行’说清楚。虽丞相不在,吾也要将这局面稳住。”刘备暗暗下定决心,眼神逐渐变得坚定起来。

这时,仿佛有人对自己说道:“刘备,您这般做,关羽能理解您的苦心吗?”

刘备长叹一声:“吾不知,但愿云长能明白吾之无奈,这一切皆是为了大业啊。”他的目光中透着一丝迷茫和期许。

夜渐深,刘备却毫无睡意,在房内来回踱步。“云长啊云长,你我兄弟多年,此次这般对你,实在是情非得已。”刘备喃喃自语,脸上满是愧疚之色。

突然,他停下脚步,目光坚定地看向窗外:“不管怎样,这一步已经迈出,便无法回头。明日之事,只许成功,不许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