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提议立刻得到大家赞同。就这样,一个新的教学制度逐渐成形——以明德堂为总院,各地分院为枝叶,教习们则像春风化雨般,把知识带到四面八方。
午后,叶知秋带着新老教习们在校园里散步。秋日的阳光洒在古老的建筑上,映出一片金黄。
"看,"她指着一棵老梅树,"这就是当年第一批学生种下的。现在已经开花结果,就像你们一样。"
王子明摸着粗糙的树皮:"记得种树那天,先生说,求学如树,要生根发芽,更要开花结果。"
"可我们现在是树,还是果子呢?"李元祯打趣道。
叶知秋笑了:"你们既是果子,也是新的种子。今后要在各自的领域生根发芽,培育更多的桃李。"
傍晚,新任教习们各自带着学生去准备课程。叶知秋和萧远珩在书房里整理教学章程。
"你看这个安排如何?"萧远珩展示一份课表,"除了固定课程,每位教习都要定期带学生实践。"
叶知秋仔细看过:"很好。不过要注意,实践不是游玩,要让学生们真正学到东西。"
正说着,林青雨来禀报:"先生,医术堂的课程安排好了。除了基础医理,我们还增加了急救、护理等实用课程。"
"不错。"叶知秋赞许道,"医者仁心,最重实用。对了,那些偏远村落的义诊还要继续办。"
"这是自然。"林青雨郑重地说,"学生永远记得先生的教诲——医术是为了救人,不是为了名利。"
夜深了,明德堂还是一片忙碌。新任教习们都在准备第一课的内容,有人翻阅典籍,有人整理讲义,有人设计实践课程。
叶知秋在书房里写着给各地分院的信,交代一些注意事项。萧远珩送来热茶,笑道:"看来要重新设计考核制度了。"
"是啊。"叶知秋放下笔,"以前是考学生,现在还要考教习。不过......"她看着窗外的月光,"最重要的考核,是他们能教出什么样的学生。"
第二天一早,新任教习们就走马上任。每个人都带着几个学生,开始了新的征程。
王子明的第一课是《边塞实务》,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讲述了自己在西北的亲身经历。那些鲜活的故事,让学生们对边地有了真切的认识。
林青雨的医术课别具一格。她不仅教授理论,还带着学生去义诊,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特别是对待妇幼患者时的细腻入微,让学生们深受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