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觉得脾虚了,那就多吃点山药吧!山药啊,能健脾益气,还能补肾呢。所以啊,脾虚的人啊,就多吃点山药吧!
要是觉得肺燥了,那就多吃点雪梨吧!雪梨啊,能润肺止咳,还能清热化痰呢。所以啊,肺燥的人啊,就多吃点雪梨吧!
要是觉得肾虚了,那就多吃点黑豆吧!黑豆啊,能补肾益精,还能乌发呢。所以啊,肾虚的人啊,就多吃点黑豆吧!
黄帝皱起了眉头,一脸认真地盯着岐伯,仿佛在研究什么深奥的谜题:“岐伯啊,咱俩探讨的这逆顺五体的事儿,我这脑瓜子总算是绕过来了。你说,人的骨节吧,有大有小;肉呢,有坚有脆;皮呢,有厚有薄;血吧,还分清浊;气呢,又分滑涩;脉呢,长短不一;血量呢,有多有少;经络吧,数量也不尽相同。这些个差异,对于咱们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百姓,也就是布衣匹夫们,我倒是能理解个七七八八了。
但我这心里啊,还有个疙瘩没解开。你想啊,那些王公大人们,整天吃的是山珍海味,喝的是琼浆玉液,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结果呢,他们的身体反而变得柔脆,肌肉软绵绵的,血气还跟个小野马似的,慓悍滑利得很。这就让我犯难了,咱们给他们扎针的时候,手法啊、深浅啊、针的数量啊,能跟给老百姓扎针时一个样儿吗?
你说,咱们是不是得来个‘看人下菜碟’,根据他们的身体状况来个私人定制?不然的话,万一手一滑,劲儿使大了,把人家王爷给扎得龇牙咧嘴的!
咱们得琢磨琢磨,怎么能让这些养尊处优的大人们,在接受针灸治疗时,既舒服又有效!
岐伯啊,你觉得我这想法咋样?咱们是不是得好好合计合计,给这些王公大人们来个特别的针灸套餐,让他们也尝尝咱们中医的厉害?”
岐伯一听,嘴角微微上扬,带着点调侃的意味说:“黄帝啊,你这问题问得,就好像在问红烧肉和青菜豆腐汤的味道能不能一样嘛!王公大人们天天大鱼大肉,山珍海味,他们的身体和咱们老百姓那能一样吗?他们的气血,那可不是一般的滑利,那是相当的慓悍啊!咱们给他们针灸,那手法、深浅、针的数量,当然得区别对待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黄帝一听,眉头舒展,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但又忍不住追问道:“那具体怎么个区别对待法呢?”
岐伯嘿嘿一笑,眼神里闪烁着狡黠的光芒,开始了他的爆笑医学课堂:“陛下,听好了啊!咱们这气血啊,有时候滑溜得跟泥鳅似的。你针刚一挨着它,‘嗖’地一下就窜没了,跟脱缰的野马一模一样。所以啊,这时候你得眼疾手快,针进去就得立马拔出来,慢半拍都不行,不然气血早就跑得没影儿了,留下你一人对着空针发呆。
再来说说那气血涩的,嘿,这就跟挤牙膏似的,你得有耐心,慢慢来。针不能拔得太快,得一点一点往外挪,不然气血还没流通开,你针一拔,它又堵回去了。这就像是你挤牙膏,挤一半松手,牙膏又缩回去了,那多亏心啊!
还有那气血慓悍的,那简直是暴脾气中的战斗机!这时候,针就得选小一点的,扎得浅浅的,跟蜻蜓点水似的。为啥呢?因为你要是针粗了、扎深了,嘿,气血一激动,直接给你顶个大包出来,到时候别说治病了,还得多个处理血肿的活儿。
至于气血涩的,咱得反其道而行之。针得大一点,扎得深一点,还得多留一会儿。这就像是你给家里的水管疏通,不用点力气、不用点时间,它能通顺吗?气血也一样,你得给它点时间,让它慢慢流通起来,这样才能恢复健康嘛!”
黄帝一听,恍然大悟,拍手称赞:“妙哉!妙哉!那这么说来,给老百姓针灸,针得深一点,留得久一点。给王公大人们针灸,就得针得微一点,手法徐一点,对吧?”
岐伯点头如捣蒜:“对对对!就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