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自产自销

原来他们在这方面的反应远没有民众来的敏感,更没能深入理解技术共享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促进作用,错过了抢滩布局的关键时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那些外国厂商反应过来时,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限制外资持股比例。

加上民族品牌的崛起,市场天平渐渐发生了倾斜,错过了就等于将自己的市场拱手让人,纵使后悔也无济于事。

听到这个消息,最感惊讶的还是其他几个大厂,一度谣言四起,都说蓝星向政府投降,把关键技术双手奉上了。

等到真有厂家来洽谈代产事宜时,他们却在感情上很难接受事实,因为这代表着此前许多相应的计划都要做出变更,而且在中国区的销售网络上会出现强大的竞争对手。

虽然计划在苏城兴建新厂,以抵御新起的挑战,但短时间内无法发挥作用,只能寄希望于蓝星的产能有限,不能立即威胁到他们在国内的统治地位。

最后的结果显然是愿望美好却仍旧幼稚,新来的搅局者就像初生牛犊不怕虎,充满了激情与活力,以远超行业的可怕速度扩张着。

同行间许多试探性的谣言很快流传出来,市场笼罩在一层阴影之下,首当其冲就是质疑蓝星是否具有量产的能力!

的确正如众人所言,设计出如此强劲的产品虽然值得骄傲,但如果在产能上的表现还停留在起步阶段的话,那确实有些浪费了。

外界的猜测并非没有缘由,从发布会上提供的信息来看,尽管详细的参数还没有揭示,但从最小制程达到45nm的标准来看,其良品率很有可能不会太高。

因此那些业界人士普遍预计,蓝星要在市场上取代老大的位置,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行。

除非他们的产能保证足够而且是立等可用的,否则凭借国外的执行效率,在外需受限的情况下足以将其碾碎。

虽然世界上从来没有永恒的统治者,但那起码也是今后十年的事情,与普通玩家的体验没有任何关系。

总而言之,在这帮专业人士眼里,生产商之间的实力较量还未开始就已结束,虽具潜力的萌芽但远未成熟,独自迎战老牌厂商实在是太过疯狂的举动。

或许未来会存在其他变数,但在他们看起来单纯的国产品牌挑战整个固有框架下的市场规则,听起来就像是开玩笑一样。

品牌和知名度确实很重要,但没有相应的基础建设支持,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最多能引起一阵小小的涟漪而已。

当然也有一些很实际的难题摆在新组建的蓝星工厂面前,首先要进行基础建设的投入,仅仅是这样的尝试对资金运转就是一个极大负担,现在可没有几家企业能够负担起奢侈的投资,除非有什么附加条件支撑。

除去先前讨论的那些利益因素之外,单单是维持实验室标准的生产环境就要花上一大笔,毕竟那种制程级别的工厂国内尚不存在,从零开始耗费必然惊人。

一旦将芯片代工的业务放开,除了满足自给自足之外,还要供应其他国产品牌,则进一步增加了难度系数。

可以说在没有同类建立榜样的情况之下,选择走上这条极端昂贵的试错之路,就是赌上几乎全部的身家性命,这已经不是勇气二字可以形容的了。

相比之下此前孤注一掷进行研制开发已经是非常划算的选择,至于其他前期投入则可以设法转移给下游厂商消化。

此时既然有人敢于涉险,想在这方面有所突破的话,代工厂一个个蠢蠢欲动起来。

既然有这么好的机会当然不能放过,抱有此类想法的厂家立即派出专人前来询问。

短短几日,很多业内知名的一干代工企业都来到了蓝星,或多或少试探着要将这款芯片交由他们代工。

要是换了别的厂家,有这样的好机会一同搭车沾光提高知名度,再是厂家主动提出这要求,交出代工订单自然是合则两利的好事。

但是遇到这种情况蓝星高层的回应一律相当谨慎,没有做出任何承诺。

作为公司的实际决策人,陈尧并不像其他人想象的那样热衷权力,因为他从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