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五莲县街头镇周家庄村的历史和传说

家乡美01 山东人秦 3440 字 1个月前

位于周家庄的村民们长久以来一直都以种植小米作为主要的农业生产活动。这里产出的小米呈现出迷人的金黄色泽,香气扑鼻,颗粒圆润而饱满,其蕴含的营养价值更是颇为可观。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由于广大农户各自为战,缺乏有效的组织与协作,始终难以形成规模化的种植经营模式。如此一来,不仅产量无法得到显着提升,就连产品的品质也难以保证稳定且优良的水平,这无疑给当地农民实现持续增收目标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阻碍。

那么,究竟应当采取何种策略才能够让这些高品质的小米真正卖得出高价呢?面对这一棘手难题,工作组陷入了深思熟虑之中。经过一番认真研讨之后他们终于意识到:仅仅依靠单个家庭或者少数几户人家的力量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唯有在村党支部的坚强引领下,通过组建专业的合作社,将所有村民紧密团结起来,共同发力、协同发展,才有可能推动整个村庄的产业实现质的飞跃。这样做既能确保村集体从中获取丰厚的经济收益,同时又可以帮助广大村民切实增加收入,从而走上一条富裕繁荣的康庄大道。。”郑组长给群众算了一笔账,今年按购销小米7万斤,收购价格8元/斤,出售价格12元/斤算,可收入84万元,去除收购费用56万元,加工、包装、储存、人工等成本费用6万元, 还能纯收入22万元。按照股份,村集体收入11.2万元,群众收入10.8万元,平均每户能多收入2000元。目前,周家庄村小米专业合作社已成立,在县总队于队长的帮助下,今年产的5万斤小米已被订购,村集体可增收10万余元。

小主,

“工作组驻村后,对全体党员进行走访慰问,送去米、面、油等慰问品;组织党员走出村,到红色教育基地、乡村振兴先进村考察学习;为党员过‘政治生日’;组织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一个名为小米合作社的组织应运而生,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村庄发展集体经济的道路。不仅如此,还有那一群热心的老干部们组成的智囊团,他们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智慧,为村子的发展出谋划策;而党员志愿服务队更是如同一股温暖的春风,吹拂过每一个需要帮助的角落。

在这一系列有力举措的推动下,各种规章制度也得以完善。一份精心制定的党员考核办法以及党员星级评定管理办法,犹如一把精准的标尺,衡量着每一名党员的付出与贡献。通过这些科学合理的制度,党支部的威信如同参天大树般稳稳地树立了起来,而那曾经沉睡的“堡垒”战斗力,也被彻底激发了出来!

如今的党组织,凝聚力日益强大,就像一块坚不可摧的磁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村民紧紧围绕在一起。走进村庄,无论哪个项目的施工现场,都能看到鲜艳的党旗高高飘扬,仿佛在诉说着党员们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而那些坚守岗位的党员们,则成为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正值盛夏,一场细雨过后,天空初晴。此时的周家庄村,空气中弥漫着清新怡人的气息,令人陶醉其中。村前那座巍峨耸立的芦山,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之下显得愈发雄伟壮观,美不胜收。在党建工作的引领下,这个昔日饱受“偏”“远”“穷”困扰的小山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步步向着“富”“美”“净”的美丽乡村华丽转身。

历史沿革

周家庄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村庄因位于五莲县西南角,距县城20公里,距镇驻地23公里,被称为五莲的“小西藏”。村庄四面环山,交通闭塞,土地贫瘠,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村集体经济薄弱,全村104户289口人,青壮年多外出务工,常住人口不到一半,是一个典型的“空心村”。

合作社发展

2021年5月,在村党支部领办下,成立了谷物种植合作社。合作社成员6人,成员出资总额7万元,集体占股51%、个人占股49%。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统一良种、统一技术,引导抱团发展。统一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统一销售,通过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电商文化节等推介活动,以及微信、抖音等平台进行宣传销售。

相关传说或故事

虽然搜索结果中没有直接提及关于周家庄村的传说或故事,但我们可以从周边地区的传说故事中寻找一些线索。例如,五莲县街头镇迟家庄村北的牌孤城,传说中是孙膑最早的书院,这些故事和传说往往与当地的历史和文化紧密相关,为周家庄村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周家庄村不仅是一个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悠久的村庄,也是五莲县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周家庄村不仅提升了小米产业,还增强了村集体经济,为其他村庄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