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轩在与武三通挥手道别之后,转身迈步向前,继续踏上他的旅程。他沿着蜿蜒的小路前行,心中思绪万千。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仿佛也在伴随着他一同前行。
不知走了多久,赵轩来到了一处幽静之地。这里有一座小巧玲珑的石拱桥,横跨在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之上。站在桥上,他可以看到远处如银练般飞泻而下的瀑布,水花四溅,如烟似雾,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正当赵轩沉浸在这美丽的景色之中时,突然间,一阵清脆悦耳的读书声传入了他的耳中。那声音清晰响亮,宛如天籁之音,让人不禁为之陶醉。赵轩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的竹林中,隐约可见一个身影正坐在树下高声朗读着什么。
赵轩被这道朗朗的读书声吸引住了,他情不自禁地朝着那个方向走去,想要一探究竟。渐渐地,他走近了那片竹林,那读书声也变得越来越清晰。
终于,当赵轩走到瀑布下方一个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方时,便看到一个头系方巾,一手拿着折扇,一手捧着圣贤书的读书人,正坐在瀑布下方的一块巨石上,摇头晃脑地读道:“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赵轩见状,心中了然,眼前这位气定神闲、正在读书之人必定就是“渔樵耕读”中的最后一位“读”,而且他还是昔日大理国赫赫有名的丞相——朱子柳。
赵轩在识破对方身份之后,毫不犹豫地迈步向前,恭敬地拱手施礼并开口说道:“在下赵轩,见过朱先生!”
朱子柳听闻赵轩所言,缓缓停下诵读之声,然后抬起头瞄了一眼赵轩,接着又低下头去,若无其事般继续读起手中书卷。
面对朱子柳如此态度,赵轩并未动怒,而是依旧保持着谦逊有礼的姿态,继续说道:“在下已成功通过‘渔樵耕读’中的前三关考验,不知朱先生您这儿的第四关,是何考题?”
尽管赵轩的声音清晰传入朱子柳耳中,但他仿若未闻,置若罔闻一般,不仅没有回应赵轩,甚至还加快了读书速度,口中念念有词道:“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暮春者,春服即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子曰……”
不等朱子柳继续往下读,只听得赵轩突然出声打断道:“这《论语》纵然读了千百遍,如果不能明白孔子的微言大义,那也只是枉费功夫罢了。”
朱子柳听到赵轩这话,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就恢复了正常,他转过头看着赵轩,微笑着说:“哦?你所说的微言大义究竟是什么呢?还请指教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