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挖掘

此世亦有三国演义,当然也有正史三国志,然而其中的描写在后世人看来也是如同“曹公点百万大军”之类一般的属于古代文人的夸张描写。史书里写得夸张一点根本没啥的,没看见人家西洋人干脆拿特洛伊这个传说故事当正史么。所谓三国时代一骑当千,多半也是史家美言。

当今之世,火器为先,徒手与冷兵器的武术早已经只是一部分人的爱好而已了。若是白浪来此定然会惊叹这鬼地方的天地元气怎么漏光了——千年的时光让灵气散佚殆尽,灵气的潮汐退潮了,下一次涨潮恐怕要不知道什么时间。

国家的古墓发掘向来是搬山力士那套,从上到下一层层揭开。“有点奇怪啊,他的墓怎么会在洛阳,这里不是曹魏的地盘么?季汉从来没有打到这里过——他们甚至不能出关。”有半吊子这样说,“去看看三国志,当你曹魏可也是大开方便之门的,曹魏里一样有这位游侠儿诸侯昔年的部下,难得的双方共同动手在北邙山造了这座坟墓。”

很多季汉的士卒跟诸葛孔明恐怕是此生唯一一次踏入洛阳呢......

上面的泥山首先被清理掉,“难怪不曾被历代的盗墓贼发现,原来是地形改变因此连原本的墓道跟墓碑都被掩埋了。若不是天降暴雨造成山体崩塌,恐怕这座古墓还会继续隐藏下去。”负责整个发掘工作的帝都大学考古系教授这样说。上面的封土只是简单的泥土,不会有什么文物在其中所以清理得很快。

地形的变迁带来的就是封土实际上比刚落成的时候要更多,而且范围也更大。现在国家还是有钱的,尤其是针对这种可以列入年度十大或者世纪十大考古发现的古墓,更是有探地雷达进行震波扫描——洛阳铲不行,打不下去。三国志里写到白浪落葬之时可是提了一笔负责这事情的是诸葛孔明这位千古第一军师,古今第一丞相。

两个星期清理掉封土的土方,这还是多台挖机全力开工的成果。之所以不从墓道入手是因为太危险了——根据探地雷达的探测,下面应该有一个很大的空腔而且分割似乎不少。十四个盗墓贼以及盗墓的村民从墓道进去就全无消息,而穿着全封闭防护衣背着氧气瓶进去的两位武警战士也一去不回。

这就太危险了,传说中秦始皇墓里有各种各样的机关会杀死盗墓贼,但是这不过就是个传说故事而已——各位考古专家都是这么看的。什么样的机关能维持千年?只有最简单的那种滚石或者陷阱才有可能,越是精巧的机关,越容易被时光的力量所破坏。那么现在这种情况,就是极其罕见的墓穴里的所谓“机关”成真的那种可能性了。

仔细想想监制的乃是诸葛亮,这不是不可能啊——到现在诸葛连弩跟木牛流马到底是个啥都众说纷纭呢。反正大家也别冒险了,直接从上面一层层揭开最安全。第一层是砖,但是这个砖实在是太硬了,专家仔细看过之后发现居然还不是粘合的而是通过精巧的设计与施工,使得这些砖块以重力互相嵌合形成拱顶。

能够支撑上方上千吨的沙土.......这个未免也太夸张了。钢钎打上去也不过就是一个白点,这个硬度怕是要跟钢筋水泥混凝土相当了,也别考虑当年诸葛丞相是怎么打造这些砖头的了,现在是进行受力分析,用计算机来处理该怎么办吧——可别发生弄掉一块砖之后整个拱顶坍塌这种事。

经过受力计算,最后大家小心地将炸药放在了一个点上,小小的爆炸声之后一块砖头被炸碎了。接下来的工作也很麻烦,首先就是必须往墓穴里充氮气以避免氧化,同时要按照一定顺序逐步拆掉这个拱顶,每一块砖头都要编号以准备日后复原。在所有这些工序之前,直接将一个摄像头从破口里放进去看情况。 深夜书屋

射灯与摄像头被放入,大家还比较欣喜地发现拱顶下方不是墓室,而是一层地板,真正的墓室应该还在下方。一周之后拱顶被清理干净,整个上层完全暴露在考古发掘队的视野里,电视台记者以及上面的领导也来了,这是作为一项很重要的事情来抓的——三国英雄的“故里”以及墓葬纪念庙宇一贯都是旅游开发的重要目标。

白浪出身不明,三国志里没有记载他出身自何方,所以各地也没法抢这位猛将的故里,而他葬在北邙山是史有明文的只不过一直都找不到墓穴而且也没有立祭祀的庙宇——白浪的祭祀之地还是在成都武侯祠,武将配享的第三位。现在他的墓穴被发现了,那当地就大有文章可做。

由于一直埋在地下,所以他的墓碑保存得非常好,碑文清晰可见。“仅见的汉八分隶书了。”大家都觉得光是这块碑就够得上国宝等级了——因为这是季汉丞相诸葛孔明的真迹,当世唯一的真迹了。第一层有陪葬物,而且根据空气中的湿度来看,下面是干燥的并没有被水所淹。至于这里有多深,那就很难说了。

第一层主要都是一些竹简、锦书跟卷册,由于隔绝了空气所以保存还算良好。这对于考古学家来说是非常非常珍贵的发现,能够极大地补充史书上的记录。一层的一个角落上有下去的阶梯,考古队员们先进行了空气取样,让他们惊奇的是下面的空气是有毒的,其中主要是一氧化碳。

下面既然是干燥的,那也简单了直接抽换气体就行,注意别弄出火花造成爆炸就行。

我对大清忠不可言

很快,里面的有毒气体被换了,考古队员们小心翼翼地将遥控机器人放了下去——既然知道这个墓穴里有“机关”而且吞噬了十几个人,那自然是安全第一用机器人来探路最好。这怕是连诸葛孔明都没有想到的......

机器人有照射灯,有声纳,有摄像头,外面的考古队员们遥控走了一天都没有找到一条合适的路,这里就好象是立体的迷宫一般。北大的教授们看了半天,“切换成自动模式,不过还是先让它们上来更换电池再说。然后再多放几台。”他们算是看出来了,这楼梯跟走道有诡异,应该是会造成一种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