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各国,大多都是用的前装滑膛炮,前膛炮通常采用火门点火式的发射方式,火门位于炮尾上部,当药包从炮口送入炮尾底部,炮手会用铁丝等尖锐物体从火门刺破炮膛内的药包,再从火门倒入点火药,最后点燃发射。
冯瑞科前世看过美国拍的电影,前膛炮每次换弹,都要从前面清膛、装药包、炮弹,非常繁琐,发炮频率堪忧。
通过实心弹来伤人,炮弹被发射后,会跳弹来杀伤敌人,就像“打水漂”,让实心炮弹在平地上弹跳,高速横扫敌方的密集步兵纵列,杀伤效果取决于炮弹的反弹、碾压和撞击效果。
在现在这个排队枪毙的时代,一颗炮弹打出去,以惊人的速度飞行,所过之处,形成一条血路,残肢断臂。
冯瑞科喃喃道:“前膛炮就没必要考虑了。”
步兵线列阵型就快要淘汰,而这种火炮也是将扫入尘埃;
以后火炮的发展方式,和步枪一样,都是线膛、后装、定装弹药的趋势。
而目前正在进行的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人阿姆斯特朗看着火炮装填麻烦,已经开始对后装线膛炮进行设计试验了,今年就将出现划时代的阿姆斯特朗火炮。
炮弹从后部装填,炮尾用螺丝炮闩。
这种被命名为阿姆斯特朗大炮的火炮,在射程范围和射击精度都很成功,以后会被英国政府采用。
装填炮弹简便迅速、炮膛内壁刻有螺旋膛线,发射的锥形炮弹可高速旋转,使得火炮具备更高的精确性,射程较滑膛炮更远。
而发射的子弹也是圆柱+尖头形状的开花弹,杀伤力惊人。
冯瑞科准备先仿制这一款,只要对目前各国的火炮有压倒性的优势就可以,不用追求太先进,等后续其他国家跟进后,他再研发更先进的火炮;
作为军事和历史爱好者,他对火炮的历史,是知道个大概的。
说来很气愤,这种火炮首次大规模应用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这种火炮的英勇事迹,竟然是用中国人的鲜血来渲染。
英法联军凭借此炮攻陷了使用老式前装滑膛炮的天津大沽炮台,英军12门阿姆斯特朗大炮距离900米处向塘沽炮台开火,准确率惊人,都能准确命中炮台。
而八里桥之战,这炮也同样有近乎恐怖的表现。
虽然
清军的蒙古骑兵面对英法联军排炮毫不畏惧,一批一批冲击。英军却能慢条斯理的开炮,每一发都在骑兵之间爆炸,简直就是一场可怕的屠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