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背叛与试探

初秋的夜晚,凉意渐重。长安城的街道在月光下显得格外静谧,但这片寂静之下,暗流却在悄然涌动。文王爷在暗中培植的势力正试图扩展,而皇上所面对的敌意和背叛,也在逐步显露。

在尚书省的偏厅里,李尚书站在一张巨大的书案前,面前的烛光摇曳,映照着他满是皱纹的脸庞。他眼中透着深深的担忧,似乎在犹豫某个重要的决定。就在这时,一名心腹走进了偏厅,向李尚书微微躬身,轻声说道:“大人,文王爷的人来找您了。”

李尚书轻轻点头,挥手示意心腹将人带进来。一名身穿普通官服的中年男子走入偏厅,目光谨慎地扫视了一圈,随即走到李尚书面前,低声说道:“李大人,我家王爷特意让我来传个话。”

“什么话?”李尚书语气平静,但眼神中充满了审视。

“王爷希望李大人能继续保持中立,必要的时候给予方便。”那人谨慎地说道,目光中带着几分试探。

李尚书的眼神微微一变,冷冷问道:“方便?你们想让我如何‘方便’?”

那人犹豫了一下,似乎在斟酌措辞:“李大人,王爷并不希望直接对抗朝廷,但如今新政推行的速度太快,让许多地方官员和豪强感到不安。王爷只是希望大人能稍微缓和一下对新政的态度,让朝廷明白,激进推行未必是长久之策。”

李尚书沉默片刻,心中暗自权衡。他知道,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请求背后,隐藏着更大的意图。文王爷想通过自己来牵制朝廷的改革,而这将是一场极其危险的博弈。李尚书从政多年,对朝廷的风雨和官场的权谋早已了然于心。

“回去告诉文王爷,我李某人既然身在朝堂,就当尽忠职守。至于‘方便’,我自有分寸。”李尚书语气冷淡,但其中的拒绝之意十分明显。

那人听后,脸色微变,但随即恢复了冷静,微微一笑:“李大人果然忠心耿耿。既然如此,我家王爷也不会勉强。告辞了。”

那人走后,李尚书依旧站在偏厅内,目光深沉。他心中清楚,这场交锋不过是文王爷的一次试探。如果他稍有松动,文王爷便会更加大胆。李尚书对文王爷心存警惕,同时也知道,朝廷内的风波尚未平息,他的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决定未来的走向。

与此同时,在长安城的另一侧,另一场试探正在进行。司农寺内,一名低调而不起眼的官员正在悄悄约见某位江湖中人。江湖人身份神秘,脸上戴着一副铁面具,身形消瘦,衣着简单,却在长安城内无人不知。

“阁下的来意,我已经知晓。”那官员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安,“但请恕我直言,这件事若被查到,我们都难逃干系。”

“你不必担心。”那戴铁面具的人声音低沉沙哑,“我来只是为了确认某件事。若文王爷想要撼动朝廷根基,恐怕还需要江湖人的助力。”

“这”官员犹豫片刻,显得有些犹豫。

铁面具冷冷一笑,目光如利刃般刺穿了对方的伪装:“你们这些官场中人,总是犹豫不决。既然你们请我来,就该有诚意,否则我也不必继续在这里浪费时间。”

官员深吸一口气,似乎在做一个艰难的决定。他低声说道:“我需要更多的保证否则,我无法贸然行动。”

铁面具的声音冷如寒霜:“你要的保证,只有等到那一天来临时才能看到。你需要做的,是在关键时刻站在正确的一边。”

这场密谈结束后,那名戴铁面具的江湖人悄然离去,而司农寺的官员则依旧在书房中,神情复杂。江湖与朝堂,看似不相关的两方力量,正在暗中交织,形成了一张看不见的阴谋之网。

在接下来的几日里,朝廷的内部气氛愈发紧张。皇上身边的亲信们开始察觉到一些不寻常的动向,尤其是一些原本支持新政的官员,态度突然变得暧昧不清。这种微妙的变化,引起了皇上和他的亲信们的注意。

“皇上,”一名中书省的谋士小心翼翼地禀报道,“最近一些官员对新政的态度有所动摇,臣担心其中可能有文王爷的手笔。”

“文王?”皇上眼神微冷,显得有些不悦。

“是的,陛下。”谋士低声说道,“文王爷这些年在地方上培养了不少势力,虽然表面上与朝廷无争,但他从未真正放弃对朝廷的影响力。现在,他可能在试图通过拉拢一些官员,来削弱新政的推行力度。”

皇上沉默片刻,随即语气坚定地说道:“无论他如何试探,朕的决心不会动摇。你们要继续密切监视,一旦发现有异动,立即奏报。”

“是,陛下。”谋士应声而退。

文王爷的试探与背叛,像是潜伏在长安城内的一条毒蛇,随时可能发动致命一击。而朝廷内部的势力,也在紧张而隐秘地较量中不断博弈。正是这种看不见的试探和暗流,让长安城内外的局势变得愈发复杂和危险。

李尚书、江湖中的铁面具人、司农寺的官员、皇上的亲信,这些看似分散的人物,在这场波云诡谲的政治博弈中,各自试探、互相提防。长安城的天空虽清朗,但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风雨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