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府衙里的老爷们,因此生出了不少嫌隙。
就连某间私塾里的教书先生,都出于锻炼学生们思维能力,和辨别能力的考虑。
在下课之前,又另外新加了一道课外作业。
王安石的“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和司马光的“天下所生财物百货,不在民,则在官,设法争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这两种说法,究竟孰是孰非!
然而,这位教书先生的初衷虽好,却忘记了一件事情。
他教的这群学生,全部非富即贵。
就算在自己家里,那可都是说一不二,要星星不敢给月亮的主。
等到教书先生离开之后,这十几个学生,当场就分成了两派。
一派支持王相公,另一派支持司马相公。
谁也不肯服谁,闹得不可开交。
越争,嗓门就越高。
越吵,火气就越大。
最后,干脆就变成了全武行!
当然了,其实这里面,跟他们父辈之间的嫌隙,也有很大的关系。
其实,按照李成梁的说法,他确实也挺冤枉的。
论嗓门,他不是最高的。
论打架,也不是他先动的手。
砸晕先生的那个砚台,更不是他扔的。
作为私塾之中,年龄最小的存在。
他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要掺和进这件事里去。
但是,离开私塾的通道,被几个同窗给堵死了。
想要离开,就必须要在两派当中,做出抉择。
他,也是被逼的没有办法。
这才按照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说了一句。
“不加赋而国用足,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当即就被别人,分进了支持司马相公的派系当中。
然后,就算想走也走不了了!
正因如此,被动卷入这场纷争的李成梁,压根就不认为自己有错。
至于写悔过书,和向丁氏认错这两件事,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用他的原话来说,就是。
“读书人,不可有傲气,却一定要有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