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章节 ☣第135章 刘秀逝世,昭平称帝

大明仙赋 一道启玄 2067 字 4个月前

——书接上回——

东汉建武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此时公孙述已是六神无主,孟旭虽然造反建立滇国,但是他有几斤几两重,胡为还是很清楚的,于是胡为率兵五万,带上了王常、延岑、王元等将去平定西南叛乱。

很快滇国之乱暂时被胡为稳定……

就在此时,东汉皇帝刘秀,这位以文治武功著称的光武帝,素来身体健硕,仿佛能永远屹立不倒的国之栋梁,却在一夕之间被沉重的病榻所困。

起初,只是微不足道,御医们纷纷以寻常之法治之,未曾料到这竟成了压垮帝国之舟的最后一根稻草。

随着病情的日益沉重,未央宫内弥漫着前所未有的紧张与压抑。

夜以继日的药香弥漫,却难以驱散笼罩在每个人心头的阴霾。

刘秀的眼神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锐利与光芒,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疲惫与不舍,他深知自己即将离开这片他用一生心血浇灌的土地。

朝野上下,人心惶惶,随着刘秀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最终陷入了昏迷之中,整个帝国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等待着那不可避免的结局。

在这几个月的漫长煎熬中,皇后阴丽华以她独有的坚韧与智慧,协助太子刘庄处理国事,虽未正式摄政,却已悄然间在幕后稳定了朝局,防止了因皇帝病重而可能引发的动荡。

终于,在一个清晨,洛~阳~城内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不祥的气息。

刘秀在无数人的哀泣声中,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消息传出,举国同悲,万民齐哀,仿佛整个天地都为之失色。

而就在这样的悲痛时刻,太子刘庄在皇后阴丽华的辅佐下,毅然接过了父亲留下的重担,正式登基为帝。

阴丽华继续在幕后默默支持着年轻的皇帝,稳定朝纲,安抚民心,确保了帝国的平稳过渡。

这一刻,洛-阳城内虽然弥漫着浓厚的哀伤,但也孕育着新生的希望。

刘秀的离世无疑是东汉的巨大损失,对于这位枭雄的死,天下众人颇为震惊的,在朱桢的建议之下,迟昭平派人送去了锦帛、绸缎、金银珠宝,还有一封迟昭平亲笔所写的吊唁信,信中全是歌颂刘秀一生的丰功伟绩,在迟昭平的信中,刘秀可是一位十全十美的人物,不仅军事、政治才能出众,乃是当今天下的第一人。

刘庄在成为东汉第二位皇帝的第二年,改刘秀的建武中元为永平一年。

东汉皇帝刘庄初登大宝,龙袍加身未久,胸中已燃起熊熊壮志,誓要荡平江东,将迟昭平从天下版图上抹去。

此时,迟昭平坐于大殿之上,眉头紧锁,目光深邃如潭,群臣的争执如同狂风中的海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的主张誓死抵抗,有的则暗含妥协之意。

在这紧要关头,朱桢以三寸不烂之舌,巧妙布局,最终说服众人联合公孙述,共谋北上大计。

同时在朱桢坚定而充满鼓舞的话语落下之际,迟昭平终于同意迈向那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高坛。

阳光自天际倾泻而下,为这即将举行登基大典的广场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辉。

四周的百姓与士兵们屏息以待,随着迟昭平缓缓登上高坛,一阵低沉而悠长的钟鸣骤然响起,穿透了云霄,也穿透了每一个人的心房。

耿弇手持金色卷轴,立于迟昭平身侧,他的声音在钟声的余韵中显得格外清晰而庄重:“皇帝备,敢昭告于皇天后土:历数无疆,天命有归。曩者王莽篡盗,四海鼎沸,百姓涂炭。今我主迟昭平,虽为女身,但承天命,顺民意,拨乱反正,重振汉室。登坛告祭,以告天地,受皇帝玺绶,德者受之,望皇天后土,共鉴之!”

耿弇的每一字一句都如同重锤,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激起层层涟漪。

迟昭平身着龙纹凤袍,头戴冕旒,目光如炬,她缓缓抬手,声音虽轻,却清晰地传遍了每一个角落:“朕承天命,继往开来,愿与诸卿共治天下,使百姓安居乐业,四海升平。今日起,朕当勤勉不怠,以报皇天后土之恩,以慰万民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