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样的相处方式,乐乐很厌倦,她讨厌察言观色,讨厌顺应别人的心意,她心里委屈,却没有足够的能量去反抗。
去西京上大学,是她最执拗的叛逃,包括后续的工作。
和爸爸的相处模式,造就了她和权威的相处模式,离开爸爸,面对其他权威,她只剩了叛逆。
这是她学习了心理学后,一次又一次回忆并整理和爸爸的关系,得到的结论。
她学沙盘的时候,有时候会长时间对着沙盘里象征爸爸角色的人偶,一遍遍去重复一些对话,一些不敢直接和爸爸说的话。
回老家来结婚,一开始她怨过爸爸。
后来学习心理学,她甚至觉得他生病都是在控制她。
且不说由心理因素产生的行为情绪变化,使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以及骨骼肌肉系统,发生生理性变化,最终导致生病。
单就潜意识语言,他管不了她了,于是示弱,但他不懂表达,表达不出来,就落在身体上,于是他病的很严重。
再后来,是魏无涯的影响,她和爸爸实现了彻底的分离,这是乐乐一直努力的结果,但某种程度上,也是父女关系必然的走向。
心理学家荣格曾经说过:母子关系指向融合,寓意亲密;父子关系,指向疏离,寓意规则。
乐乐终于实现了和爸爸的分离,也终于和自己和解了。
她开始理解他的行为模式,他是爱她的,用他自己认为对的方式,用他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爱着她们!
比如结婚。
妈妈说过很多次,嫁给常金宝,除了没进城其他都挺好,因为他对她好!
乐乐以前不理解,后来,慢慢理解了。
那个家暴和不尊重女性的年代里,爸爸以最大的努力克制自己的脾气。大男子主义横行的农村里,他学着做饭、洗碗、洗衣服,他会做家务。
他以爸爸以及丈夫的视角,认真的帮女儿们挑选结婚对象,事实证明,他的眼光真不错!
后来发现,他不是亲爸爸,乐乐内心居然没有太多波澜,因为她心里只有一个爸爸,他不完美,甚至有点差,但他是个很立体的爸爸,一个很立体的人。而且他差的那些地方,妈妈都弥补了。
……
乐乐忍不住哽咽起来,爸爸吃了太多苦,十五岁开始养家,什么活都干过,落下一身病。苦了半辈子,没过几天好日子。
妈妈捏住乐乐的手,两个人谁都没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