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不能怼回去,也就只剩下自我排解了,如果没有在受伤中收获进步,我就主动回避这个伤口,如果有收获,那么,就拿伤痛换成长,也很公平。
知音难寻,自大的人做不了别人的知音。
算了,不提。
第一次的印象是最深刻的,之后呢?我就渐渐变得不在乎了,我在想是不是我的情感变浅了呢?后来我知道,我的情感本身就没有多少,我是一个喂不熟的白眼狼。于是我不接受恩惠,我怕我还不上。做事情不能太难为自己,重要的就是个心意,心意到了就行了。要是心意到了都不行,也就不用再执着下去了。
若是我根本都不走心,那么我更不必在意。
随心随性,如此而已。
陪伴是真的情感,恩惠不一定是。叨扰也许算,也许不算。
我不想,因为动了真情却不能在一起,不如直接就斩断。如果情浅,那就更无所谓。
我说了,自己有事情要做,是自己必须做的,是只能由自己一个人做的事情。
后来啊,我觉着许多仪式感都没什么所谓。为什么高兴就非要喝酒呢?为什么过节就一定要消费呢?为什么吃东西一定要吃饱?为什么囤积自己永远不会用上的东西?为什么口是心非心里有火?为什么要想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为什么要被不好的情绪感染?
我不需要的事,我不想麻烦别人。因为体会过,所以事情变成不需要的事,我很感谢能清除掉心里的匮乏感。
确实如此,这些都只是名词而已。资本家们把既成的概念的皮换了一层又一层,换汤不换药,但就是能收割人的注意力。匮乏、祛魅、张力、情绪价值,都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但是确实是新的词组。不说了不说了,没意思。
有承担就有疲惫,有担当不一定是优点。
没什么是一定的哦。
玩就要尽情地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