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一代宗师

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粮食的价格太贱则损害农民,农民受损害不努力生产,农田就会荒废;

谷物的价格太高,则会损害工商业者的利益,工商业受损害,无人从事工商业就会使经济发生困难。

如果把粮价限制在不低于三十、不高于八十的幅度,就会使农业和工商业都有利。不能这样凭条起舞,关卡市场都不匮乏,不就是治理国家的办法吗?

主张用凭票的办法,这就需要丰收年,国家把粮收购储藏起来;在欠收年缺粮食,国家再把粮食平价售出,这样才能起到平定粮食和其他物价的作用,这就叫做凭票起舞。

其三,“实物价值论”:积着之理,务完物,无息币。要使货物及时中转且周转的经济无余,如何使货物长久停息则无利可图。

不玩物易及,一定要保证所经营的货物质量。在采购货物时,对于腐烂的东西切勿长期存储,贪图价高还要防止坑害消费者。

物质一定是强调的意思,说明对产品质量的看重。在营销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持资金流转的通畅,不能把过多的资金积聚在自己的手中,这就叫做无息币。

其四,“贸易时机论”: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对易腐败的食品不要久留,更不要等待高价出售。

否则将因小利而招来亏损。不要看清薄利,在资金加速运转的情况下,实际上就已经达到了增加利润的效果,而一味地囤积居奇,抬高物价,则有可能无归。

这就是无敢居贵,毕竟高额利润不可能实时存在。薄利多销实际上就是将风险转化为利润的最佳方法。

其五,“价值判断论”:知贵贱,则知买卖。怎样才能知道哪些货物会涨价和哪些会跌价呢?只要看这些货物的数量多少,或者说要看哪些过剩和哪些不足,就可以知道其价格涨跌的情况。

这里的“有余”就是供过于求,“不足”就是供不应求,供过于求则价格必跌,反之则价格必涨。这正是商品经济下的物价规律。

早在2000多年前的杰出经济学家计然就已充分认识到这一规律的存在。在2000年后的市场,这一规律仍在延续。

一方面,当市场容量较小,外围资金充足时,由于东西供不应求,因此东西就会上涨;另一方面,当市场不断扩容,而外围资金不能保持同步放大时,东西相对于资金就供过于求,价格就会回落。

齐六物极必反论: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涨价的货物涨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向其相反的方向发展,反之亦然。

小主,

这种关于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度”或“极”的思想,以及“物极必反”的观点,是典型的辩证思维。

在市场中,即使是业绩极为优良、最具有投资价值的个股,当它涨到一定程度时,就必然会滑落下来。这充分体现出“物极必反”的市场规律。

其实,资金周转论也提到:“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其行如流水。”计然告诉治国者或商人,既要明白“物以稀为贵”和“物极必反”的规律,更要运用这些规律大胆地做出决断。

即当货物价格高涨之时,要能当机立断,把货物看成粪土一样,尽可能地抛出;反之,当货物价格低迷的时候,要把货物看成珍宝一样,尽可能地购进。

做到这一点,需要投资者有冷静的头脑和理性的思路。然而,相当多的投资者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