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映照了后世几千年,已成为中国封建政治的理想范式。孟子的主张其实代表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立场,因此他对以许行为首的农家学派大加讨伐,甚至进行人身攻击。
而因为许行的主张确实过于理想化,加上孟子的雄辩,最终孟子赢得了这场辩论的胜利。孟子通过揭露许行思想的局限性,从社会分工在特定历史阶段的合理性出发,强调社会分工的本意没错,但却被统治者当作社会阶级等级划分的理论依据。
“市贾不二”是许行提出的又一个重要主张,也是从底层人民角度出发的思想学说,意思是货物的价格应该统一,没有相互欺骗的现象。
比如,同样大小的西瓜,许行认为其价格在全国各地都应该固定为一个合理价格。这样一来,就不会再有弄虚作假的现象,即使小孩子到市场上去买东西,也不会受欺骗。
这一价格论反映了当时贫苦农民对商人利用市场进行高利盘剥的不满,以及他们要求调整物价的愿望。
这种主张比杨朱的“为我”观点更为激进。杨朱是小土地私有者的代表,他们只要求保护其小私有者的财产;而许行则代表贫苦农民的利益,他们一无所有,或者有也不多,仅靠双手劳动维持生活。
许行主张“重农抑商”,但这并不是否定工商活动存在的价值,而是要求从国家意志的高度来缩小和控制工商活动的范围,使其不会成为农事活动的障碍。
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强大的军队是国家稳定的根本保障。
而在先秦时期,对军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充足的军粮和稳定的兵源,而这两项都需要通过发展农业来提供。因此,重农在封建经济时代是具有合理性的。
农家学派的思想也在影响后世。农家在政治方面的诉求,如重农和对农业生产技术的重视,一直被后世君主所实行。然而,许行曾经主张的“军民共耕”和“收获均分”思想,却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被统治者淡化。
尽管“收获均分”的思想被统治者所排斥,但后世的君主常常会在春耕时举行重大的祭典。在仪式上,皇帝会亲自扶犁礼耕,以此来表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达到劝课农桑的目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或许也是农家“军民共耕”思想在后世的一种委婉表达方式,更是统治者与农家思想相互妥协的结果。
【一口气看完杂家学派吕不韦#历史#小知识#诸子百家】
他是华夏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商人典范,也是封侯拜相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编撰的着作采各家之说,内容丰富,流传后世。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聊聊杂家学派身份下的吕不韦。
吕不韦,姜姓吕氏,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的后人。他一生的经历堪称传奇。他曾是富可敌国的巨商,放到如今至少也是亿万富豪。
他做过秦国的丞相,在那个时代可以说是权倾天下,以一己之力改变了秦国的历史走向,为秦国一统天下做出了重大贡献。
更重要的是,他还是杂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是思想大家。他让杂家学派从百家之中跻身九流十家之列。今天,我们就换个视角来了解一下杂家学派的吕不韦。
吕不韦是战国末年秦国的一代名将。他散尽家财帮助在赵国做人质的异人登上秦国国君之位,立下大功。于是在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后,吕不韦被任用为秦国丞相。
在战国时期,诸侯国有招揽门客和着书立说的风气。原因在于,着书立说不仅可以名扬天下,还可传之后世永垂青史。
而春秋战国时期商人地位低贱,这让商人出身的吕不韦尤为不满。于是,吕不韦招揽了大量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客多达3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