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立储密诏

风流大宋 林二虎 3029 字 1个月前

秦刚这两名话说得极不合宫廷礼数,同时也不是赵煦日常所喜爱听到的,一下子便令老宦官梁从政甚是紧张。

但是,秦刚说话时的表情与情绪却是发自内心、极其真挚,反倒是令赵煦听在耳中时,心中一片暖意。

说句实话,赵煦十岁登基,便一直被祖母高太后当成傀儡;一直隐忍至亲政。之后便是斗旧党、压宗室、平西北、安北邦,一路兢兢业业而来,诸臣之中,要么是与其相互扶持的章惇一党,要么是曲意奉承、企图投机的奸猾之臣,却是从来没有一人像秦刚这样,能够给他一种至亲至诚又至暖的温情感受,尤其是刚才这两句,发自内心的关心询问,甚至让他都没感觉到自己一直十分忌讳的健康问题冒犯,一下子便是在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秦卿,快快免礼。朕也是对你多有想念。今日见面,非廷对、也非议事,就是你我二人之间的朋友相见,找你来说说闲话而已。来,给秦卿赐座。”

梁从政惊讶之下,更是手脚麻利地亲自给秦刚搬来一只坐榻,置于皇帝的床前。

秦刚谢过之后,便坐在了那里,这个位置,也的确让他们俩之间的状态更像是一种亲密的交谈状况。

也正是赵煦平时不愿意与太医以外的人谈论自己的健康与病情话题,所以他便极其缺少这方面的交流。正好又加上秦刚原本就在医术方面神奇的名声,赵煦便就主动与秦刚谈及了自己的病情,甚至还提到了苏轼上书提出的册立太子之事,吐露出了自己极度讨厌别人催促自己安排这些事情的态度。

“难道,他们就如此笃定,朕无法守护并看到我家茂儿长大吗?”

看着赵煦看往自己的热切眼光时,秦刚感受到深深的挑战压力:

赵煦几乎不肯接受自己健康恶化以及寿命不长的心理态度,在这句问话中显露无疑。如果秦刚坚持从事实出发,肯定这一结果,无人可以预料赵煦接下来的反应,但是双方信任关系由此转弱的结果却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如果要秦刚违背事实骗说皇帝身体无恙,定然会在此时获得赵煦的最大信任与欢心,但是却对大局无益,更是对朝政稳定有害——自知无性命之忧的皇帝自然不会急于册立太子啊!

对此,秦刚在入京的路上,就已经想到了一个更加稳妥并容易被皇帝接受的方法。

“陛下既然是找臣来说说闲话,臣正好有一点家事可以拿来聊聊。”秦刚的回答虽然不是正面回答,但显然还是引起了赵煦的注意。

“臣所在的秦家庄,有一户人家家主叫秦老实,生有三个儿子,兄弟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秦老实的照顾都非常恭敬。因为他不像其它人家,早早就指定了哪个儿子做继任的家主。所以这种情况之下,三个儿子觉得自己都有机会,侍候父亲也就都特别地用心,都试图表现得出比其他人更出色,从而使得他家里显得比别的人家更加齐心、更加努力。”

“这个秦老实,倒也是有几分心思!”赵煦笑着点评道,心里却清楚,秦刚这是在暗示自己,因为他现在的处境就仿佛是这位秦老实。

“但是族里也有人提醒秦老实,都说人有旦夕祸福,世事难料。虽然秦老实家现在的情况非常不错,但是万一秦老实撒手去世,家主之位没有指定好,这三个儿子之间,必然要起争抢斗争的乱象,那可就是要出大问题啦!可是,秦老实却对族人一笑,说:无妨也,老汉我自有妙计安排!”

“哦?这老实汉有何妙计?”赵煦十分理解那秦老实的想法,同时也有其族人相同的担心,所以十分关心他的做法。

“秦老实其实在一年多前,就把三个儿子叫来,再请了族长与族老作证,对于自己死后指定的家主以及财产分割方案先行写好,但是并没有给任何人看过内容。而是直接放入了一只铁匣子里,上面有四把锁,三个儿子与族长各拿一把钥匙。铁匣子交祠堂保管,约好在自己去世后,大家一齐打开这匣子,按上面写的内容来行事即可!”

“嗯,这个秦老实不是老实,而且是老于世故。”赵煦听完后,赞许的同时,也陷入了自己的思考之中。

秦刚所讲的这个故事自然是编的,不过原型却是出自于后世的清朝皇帝雍正,他在自己经历过“九子夺嫡”的惨烈过程中,创立了“生前秘密立储”的制度来安排皇位传承,确实保障了他之后的多任皇位的稳定传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一制度中最核心的好处,就是不会因为继位人的提前确定,影响到在位者的权威——毕竟在他去世之前,一切都是保密的。

对于这一点,秦刚不会明着说出来。但是,赵煦细细思量了一会,立即就体会到了。

“秦老实在此之后,还对三个儿子讲:你们也别以为我现在指定的那个人就一定是未来的家主,如果他不是一如既往地对大家好,不为我们秦家利益着想,我就会再请来族长,重新写一份新的遗嘱,更换掉匣子里的那一份!”秦刚继续补充说道。

遗嘱在遗产分配中占据最高决定权的规定并非是现代《遗产法》的首创,早在唐代《丧葬令》中就明确规定“若亡人在日,有遗嘱处分,证验分明者,不用常规分配法”。表明遗嘱继承的效力明显优先于法定继承。

而《宋刑统》基本沿用了唐代令条,甚至还有《遗嘱法》,规定“所以财产无多少之限,皆听其与也”,明确了遗嘱对于遗产继承方式的全面保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