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深深地叹息一声,感慨地说道:“从古至今,每朝每代的皇帝都会不自觉地促使皇子们参与到激烈的夺嫡争斗之中,哪怕这样做有可能导致国家根基不稳、动荡不安,他们也毫不顾忌。追根究底,其背后的缘由无非是为了舒缓由于朝廷官职数量有限,但人才却如泉涌般不断涌现所带来的严重冗员压力。”
站在一旁的秦子玉听闻此言,不禁陷入沉思。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恍然大悟地点点头,表示认同胡亥所言非虚。
需知,在烽火连天的乱世之中,想要化解人才过剩这一难题,唯一可行之法便是借助残酷的战争来进行消耗。毕竟,战火纷飞之际,无数生命消逝于沙场之上,那些多余的人才也随之成为历史的尘埃。
虽说开疆拓土能够拓展领土范围,看似增加了发展空间,但实际上对于解决人才冗余问题并无太大帮助。它仅仅是将统治区域扩大化,从而提升了整个政权应对风险和失误的容错能力罢了。
可一旦天下重归太平盛世,情况便截然不同了。此时,培养人才的机制与体系将会日益完善且趋于成熟。与此同时,因战乱而能有效消耗人才的途径不复存在。于是乎,大量优秀的人才犹如潮水一般源源不绝地涌现出来。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官员体系却始终保持着固定不变的模式——一个职位对应一个人。
如此一来,在原有的以功绩作为衡量标准的正常升迁制度下,许多有能力、有抱负的晋升者常常会遭遇困境。即便他们功勋卓着、表现出色,但由于上级职位已满,无空缺可供安排,最终只能无奈地停滞不前,无法获得应有的晋升机会。
如此这般,源源不断涌现出的新鲜血液和杰出人才,便只能陷入漫长而无尽头的等待之中。他们怀揣着满腔抱负与才华,却无处施展拳脚,空有一身本领却报国无门。
与此同时,当天下重归太平之世后,军队方面的各项装备配备也在逐步地得以完善。无论是精良的武器、坚固的盔甲还是先进的战术战略,都在有条不紊地发展与改进。
即便周边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邻国贸然挑起边境争端,妄图以卵击石,但在强大且稳固的大一统帝朝边防面前,它们的这点小动作仍旧难以掀起丝毫波澜,更别提动摇这坚如磐石的边防防线了。
于是乎,原本通过战争来化解人才过剩问题的途径就此被堵死,毫无施行的可能性。毕竟随着军队体制的持续优化以及相关制度的日益健全,每一场战争所需要投入的保障成本都会呈直线上升之势。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一方雄踞天下的帝朝,其财政实力纵然雄厚无比,也实在无法承受因大规模战争导致的高额阵亡抚恤金支出。如此一来,大量的人员伤亡所带来的经济压力将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自大一统帝朝正式建立以来,所有发生于局部地区的战争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同一种作战模式——即以充足的物资消耗去替代巨大的人员伤亡。然而,这种看似巧妙的战争策略却存在着一个无论如何都无法回避的核心难题,那便是令人咋舌的战争成本问题。
说得直白些,如果轻易发动一场战争,那么此前历经数代人努力奋斗积累下来的长达百年之久的建设成就,极有可能在转瞬之间灰飞烟灭,荡然无存。
一旦出现如此这般的局面,便唯有采用内部斗争这一手段来延缓人才冗余所引发的暴雷危机。而在既定的规则框架下展开博弈,最为行之有效的策略,恐怕也就仅剩夺嫡这一条路可选了。
于太平盛世之际,因着人才冗余的难题日益加剧且愈发严峻,所以不得不启动夺嫡之战。借此,那些具备雄厚财力、有实力去角逐东宫太子之位的世家大族们,可以以诸位皇子作为纽带,吸纳并妥善安置那些难以踏入官场的冗余人才。
不过,尽管此方法的确颇具成效,但终究还是无法从根源处彻底化解人才冗余的棘手问题。需知,在烽火连天的乱世之中,战争成本在极大程度上反映为对各类战争资源的耗费;但当天下重归安宁祥和之时,战争成本则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体现在人力成本方面。
要明白,处于乱世时,十来岁的稚童被卷入残酷战争实乃司空见惯之事。然而待到四海升平之后,战争的主力军必然会转变为年龄约摸在二十岁上下的青壮年。毕竟历经长达十年之久的教育培养与投入,这直接导致了阵亡抚恤金大幅飙升至多个维度之上。
如此一来,即便是那拥有着无上权势和无尽资源的强大帝朝,面对大规模阵亡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时,也会显得束手无策、力不从心。这些连锁反应犹如汹涌澎湃的潮水一般,一波接着一波地冲击着帝国的根基,令其摇摇欲坠。
然而,那些被卷入激烈夺嫡之争的世家大族们,尽管他们财大气粗,可以出钱来暂时缓解一部分因人才冗余而产生的问题,但对于那如泰山压卵般沉重的人才持续井喷以及官员升迁乏力等重大难题,却是无能为力、难以回天。
小主,
有人将这种现象形象地称作“阶层固化”,但其实质却是由于人才孵化所需的成本日益攀升,如同滚雪球一般越积越多,最终导致各级官府的容错能力变得愈发脆弱不堪。在这样的情况下,除非上级官府的成员遭遇某种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而出现职位空缺,否则几乎没有人会去考虑提拔新的人才。
毕竟,维持现有的局面无疑是最为稳妥的策略,所以绝大多数冗余的人才就像是被困在了一个无形的牢笼之中,根本找不到向上晋升的通道。而各级官府呢?由于缺乏足够的试错成本,它们只能小心翼翼地让在职人员坚守岗位,竭尽全力避免任何可能出现的差错,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潜在的风险。
东宫太子,这位被皇帝刻意树立起来当作众矢之的角色,其背后所代表的世家宛如孤独的战士,不得不独自面对来自其余众多世家如潮水般汹涌而至的一轮又一轮猛烈攻击。
在这场旷日持久、残酷无比的权力争斗之中,东宫一方虽然竭尽全力地抵抗,但终究难以抵挡其他世家源源不断的冲击与消耗。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宫势力逐渐势微,疲于应对各方压力,最终被消磨至精疲力竭的边缘。
而这一切皆源于一个关键因素——投资回报率。倘若东宫势力成功登上那至高无上的皇位,掌控国家大权,那么其他世家的生存空间必将受到极大程度的挤压和限制。如此一来,为了自身的存续与发展,这些世家别无选择,唯有使出浑身解数,不择手段地对已然奄奄一息的东宫势力展开最后的围剿和瓜分。
所以说,当东宫太子在位的时间越久,其所面临的反对声音便会愈发强烈且庞大。那些原本对东宫尚有一丝忌惮或观望态度的势力,也会因担忧未来利益受损而纷纷加入到反太子的阵营当中,使得反对太子继位的力量不断积聚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