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安史之乱(下)

由于唐朝的军队还在边关,不能及时赶回,高仙芝封常青临时在长安、洛阳募兵,得到的都是些市井子弟,缺乏战斗经验。

此时也没有时间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所以安禄山虽然遇到大军阻碍,但很快将其击溃。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叛军就攻入洛阳,杀守将和御史中丞,并自立称帝,国号大燕。】

(内无法家拂士,外无强敌外患者,国恒亡)

(杜甫也是受害人,因为李林甫的嫉妒不能出头)

(地雷:安禄山,埋雷:李林甫,踩雷:杨国忠)

(张九龄劝过玄宗把安禄山杀了,李隆基不听)

(亚洲舞王安禄山)

(李隆基可能是想将相制衡,可惜玩脱了)

(北京打过来的?朱棣直呼内行)

(天宝胡兵陷两京,安西北庭无汉营)

……

朱棣突然被点名,他愣了一下,随即有些生气。

怎么回事,简直胡闹。他靖难可是正义行为,怎么能与安禄山这种人混为一谈!

……

贞观时空,李世民从天幕开始讲朝堂的腐败起,就一直在冷笑。

科举制度逐渐形同虚设,任人唯亲,不懂兵法又好大奇功,党争……这些话每个字都在他的雷点上蹦迪,他青筋暴起,想发泄又不知找谁发泄。

洛阳竟然被攻陷了!

看后人说的,两京,那长安是不是也没守住?

李世民狠狠闭眼,对后面的情况隐隐约约有了预感……

【西节度使封常清高仙芝撤出洛阳之后,在潼关再次集结,边关兵力部分调回。

他们在潼关采取坚守不出的策略。

潼关易守难攻,在此坚守并等待边关节度使调回大军本是正确战略。

可是朝廷的腐朽让庸才文官视武将立功为洪水猛兽。

加之高仙芝等人也非汉将,胡将安禄山的反叛,使玄宗对外将产生忌惮,这也就成了官宦诬陷武将的有利借口。

随后封常清高仙芝以勾结叛军避战不出的罪名处斩。

新将领是已经年迈的陇右节度使哥舒翰。

不过他身为大将,身谙兵法,依然正确判断了战争形势。上任之后立刻加固城防深沟高垒闭关固守

安禄山大军几度强攻均被挫败。

而此时朔方节度使郭子义,李光弼在河北攻打同为叛将的史思明,一度连续得手,进展十分顺利。

此时哥舒翰认为,只需要继续坚守,叛军劳思远征急于速胜,在占领区不得民心,且在后方失利的情况下便会自溃。

可是大唐的失败恰恰也来自其后方。

宰相杨国忠怀疑哥舒翰在谋己怯战。

同时安禄山派出老弱病残,于唐军阵前袭扰,让皇帝以及杨国忠认为叛军已经大势已去。

人总是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于是逼迫哥舒翰出关剿灭叛军。

百般劝解无果,哥舒翰无奈含泪出击。

安禄山佯装退败诱敌深入,在灵宝山的山道上设伏,二十万守军覆灭。

主将哥舒翰也被下属绑赴敌营。

这次出击失败,也让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取得的战果功亏一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时,长安城已经门户大开。

安禄山的精锐铁骑开始全速冲击,李隆基和杨国忠在得知消息后惊愕不已。

冷静之后,向长安城放言,要御驾亲征。

接着,在陈玄礼的禁军集结完毕之后,公元756年6月12日黎明时分,李隆基逃出长安向蜀地而去。

4天后,安禄山占领长安,冲进大明宫,破坏宫殿,抢夺财物,将能找到的皇室成员尽数屠杀。

……

后来,睢阳之战张巡牵制了安庆绪几十万大兵,郭子仪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唐朝天下因此保全。】

(文官有宋朝那味了)

(宋:这个我熟)

(明末也是这样)

(传统艺能了)

(那些将领可惜了)

(敌在长安城)

(微操大师李隆基)

(武将太难了吧)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御驾亲征》)

(《西狩》)

(国都六陷,天子九逃)

……

网友A:想起来以前听过的一句话——帝国的规模越庞大就越不稳定。

交通和通信的科技力量决定了你能掌控的国土的上限。

问题一个国家是难以停止往外扩张的,就像一个发动机,如果不停地运转还尚可,如果被驱动件卡住了……那电力就不再转化成动能而是变成热能成为这个发动机的内部之祸了……

回复

(简单点说,广阔的领土带来了管理上的困难,却也带来了更多的资源和更大的容错率)

(工业化时代和农业时代的领土实控管理水平完全不一样。

千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对于农业帝国是极限,但对于工业国洒洒水而已,一个高铁就能解决国家很多问题[呆])

网友B:历史的光鲜从来都不属于普通人

回复

(其实我觉得历史周期律是人性恶与贪婪的周期性爆发)

(历史的规律总是起作用。

当你觉得已经是盛世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就是盛极而衰……自我膨胀是可怕的。娱乐至死,娱乐至死啊!)

(所有历史远看是波澜壮阔和刻骨铭心的,但近距离看都是百姓的血泪)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