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农学生的挂科能有多离谱

不过就是种地,有什么需要学习的,还得特意办个学院,还有那么多人去就读。

心里是这么想,但这些农民却咧开嘴笑了起来。

是嘞,种地也是一门学问呢,其他东西他们或许比不过这些娃娃,但要说起种地,他们也能侃上个三两时辰呢!

看那后世学生们辛苦养出来的东西被人摘了,被牲畜吃了,他们也跟着心疼,看着学生们互相伤害,也忍不住失笑。

在那个学校里学习,是不是能种出不怕风吹日晒,更大更好的粮食啊,若真是如此,他们也好想听一听呢。

更早一点的时代,农家学派一个个呲着大牙,他们的学说思想流传到后世了吗,还有农学院呢,嘿嘿,那法家也不是独一份的嘛。

也不知道后世农学院开在哪呀,有没有找到哪个祖师爷呀,我们农家肯定不比法家差!

唐,李世民有些新奇,这种学习方式倒是有意思。

研究自己种的东西,然后写文章探讨,寻找高产耐性好的粮食。

农学院,这听起来,还挺可行的。

况且,这是很重要的事啊!

为何这么久以来,竟没有往这个方面想呢。

民以食为天,粮食可是救命的东西,可是,千百年来,大家好像习以为常,农民好像天生就会种地一样,靠着不断积累的经验。

李世民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多次颁布减免租赋的诏令,减免力役,不误农时。

但好像也没想过要创办什么让农民系统性的学习交流一下的机构。

因为之前也没有这种机构。

天幕中的这个农学院,确实给了各朝各代一些启发。

毕竟,后人可是说了,旁边还有一年三熟的土地呢。

若是有了土地却种不好,不是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地!

……

贾思勰目光灼灼地看着天幕,他正想编写一份农业相关的书籍,没想到竟让他看到了后世的农学院。

学院里都会教学子们什么内容呢,真想旁听一场课啊。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我国黄河流域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不仅是我国现存最早和最完善的农学名着,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名着之一,对后世的农业生产有着深远的影响。

该着作由耕田、谷物、蔬菜、果树、树木、畜产、酿造、调味、调理、外国物产等各章构成,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最完整的大型农业百科全书。

泛胜之、赵过、宋应星、徐光启等人也十分高兴,他们都是古代在农业发展上有杰出贡献的人,此刻对着天幕上的农学院,仿佛更加有动力了。

……

明,朱元璋罕见的不回嘴了。

他出身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那时候的农民过着什么样的日子,他在清楚不过了。

农民靠天吃饭,一场天灾下来,或许今年熬不过也不一定。他之前就是因为接连的旱灾蝗灾瘟疫,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

朱元璋心里十分清楚,农民造反都是官吏、地主逼出来的,如果不压制富豪、打击贪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还会再次爆发,他所建立的新王朝还有被推翻的危险。

因此,他深有感触地说过:“富民多豪强,元朝时他们欺压小民,在家乡为所欲为,老百姓吃尽了他们的苦头。”

所以,他登基后也在想着,大明如何能避免这方面的情况再次发生,他对那些贪官污吏深痛恶绝。

但后世的做法让他沉默了。他突然想起了那些离他而去的亲人,那辛苦了一辈子,后来连安葬都困难的父亲。

若是他们生在后世,没有压迫,甚至还有农学院,又会是怎么样的光景呢。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大明确实不如后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