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诸葛亮大婚

“拜见叔父!”

“子瑜、孔明……一别数年,你们都与往年不同了。”诸葛玄很是感慨。

近年来,他在南中组织教导南中四郡的蛮族耕种之法,旁的不说,人都黑了不少。

可见到数年未见的诸葛瑾,他发现后者比起他来也不逞多让。

而诸葛亮看起来虽没有吃风吹日晒之苦,更是马上就要尚公主了,其英武的模样与诸葛玄印象中的那个半大孩子已然不同了!

诸葛玄本来在路上回京的路上准备了许多嘱托诸葛亮的话,但话到嘴头,望着诸葛亮自信的模样,只说道:“孔明,你自幼聪慧,如今又得天子看重,公主眷顾……此乃我葛氏数百年未有之局面也!”

“叔父已经没有什么能教你的了,接下来的路,好好走!”

诸葛亮听了,郑重地对着诸葛玄拜谢。

……

话说,原本刘辩便想借着万年公主大婚一事与民同乐,庆祝一下度田工作的初步顺利,结果却未料到度田之后的大乱。

而真到万年公主大婚之时,大乱却已经被光速平定,恰好能庆祝天下太平。

是以在大婚之前,刘辩便已经提前宣布了自大婚之日开始,放开宵禁三日,与民同乐。

当日婚礼诸事自有有司处置,面对这少见的热闹事,董太后和何太后都乐得插手其中,连带着刘辩和蔡琰都成了边缘人物。

只在诸葛亮接走刘寿之际,刘辩作为兄长对着眼前的一对新婚夫妇说着“互敬互爱,濡沫白首,衍嗣繁茂,言以率幼”之类的话。

虽说这桩婚事早有铺垫,刘寿对于诸葛亮也绝不算陌生,但这新婚之际,听着来自于祖母、母亲和兄嫂的叮嘱,刘寿还是忍不住流下泪来。

在她身旁的诸葛亮注意到了这一幕,悄悄靠近了刘寿,握住了她的手。

这一幕自然逃不过在场之人的眼睛,不过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装作没看见。

刘辩也希望自己撮合的这桩婚事到最后能有一个好结果。

婚礼(昏礼)之后,已是晚间,刘辩目送着刘寿和诸葛亮离开时已经是灯火通明了,送嫁的队伍连同围观的百姓举着的灯火让雒阳城分外明亮。

刘辩携两位太后及后宫妃嫔们沿着连接皇宫的复道登上连接南北两宫的地方,在高高的复道之上,正好能看到雒阳城中的热闹。

面对解除宵禁的政令,雒阳的百姓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而相对于权贵聚集的雒阳城中,平民更多的城外市坊则更加热闹。

刘辩站在复道之上,甚至能听到远处传来的喧嚣声。

他心想着,三日之后,或许可以讨论一下能否把雒阳的宵禁取消的事情了。

……

“妾听说以前王仲宣担任黄门侍郎时,有同僚因为他年纪不足而骤登高位而轻视于他。夫君今日初次面见同僚,若有仗着资历深而轻视夫君者,夫君不必忍受。夫君能当上黄门侍郎,乃是因为夫君的德行才干,焉能使人轻视?”

一大早,刘寿正在温柔地给诸葛亮整理官袍,但说起话来却很是霸气。

在大婚之后,诸葛亮被拜为黄门侍郎,又特许他七日之后再去入职,今日,正是他上任的时间。

诸葛亮知道自己因为尚公主的缘故,得天之幸,自会引得人嫉恨,他虽不过十七岁,却自觉不会为外界的言语所干扰,能怡然自得。

不过面对妻子的关心,诸葛亮很配合地回应道:“众同僚皆知我是公主之夫,巴结我还来不及呢,怎么敢轻视我呢!”

新婚燕尔,正是你侬我侬之时,在临别之际,这对小夫妻又是一番作别,不知道的还以为要分别多久呢!

送走了诸葛亮,刘寿一时还没想要去干什么,忽然看到宫人前来,拜道:“太后知诸葛君今日赴任,特遣奴婢来请公主入宫作陪。”

刘寿听了,稍加安排之后便入宫去了,心中还想着——不知今日能否不用等到下衙就再见到夫君……

另一边,诸葛亮入了皇宫,进得台阁区,正要去寻自己的官署,未曾想已经有人已经在等着了——“可是诸葛侍郎?”

诸葛亮看过去,却见说话之人他并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