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一个承诺

冬月初,校长办公室。

刘卓然狠狠地将一张报纸甩在了办公桌前的地面上,十分生气的说道:“什么混账逻辑!”

陈然上前捡起地上扔着的报纸,重新放到了刘卓然面前的办公桌上。

这是今天的《海川教育报》,报纸正面显着位置的标题写道:“科学天才专访之一——殷息”。

“这都是些什么垃圾天才,还给他们做专访,信不信明天我就去找他们编辑去。”刘卓然气愤难平地说道。

“信!让我们刘校长生这么大的气,怎么能放过他们呢?”陈然丝毫没有要宽慰的样子,继续说道:“不过,就是让他们停了这版期刊又有什么用?”

刘卓然再次看向桌上的报纸,依旧痛心疾首。

这则人物传记主角名叫殷息,一个年仅二十九岁就考取了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的青年,看似句句励志的介绍,本该是让人敬佩学习的案例,为何引得刘卓然大动肝火?

“你是喝黄河水长大的,现在跑到别的国家去跟我讲科学无国界!

科学无国界!要是真的科学无国界,当年钱教授回国能历经千难万苦?

这样的人还给他做正面宣传,做反面材料还差不多!这主编脑子进水了吧!”刘卓然絮絮叨叨说着,原来这少年已非夏国国籍。

“老陈,我跟你说,初二实验班这帮学生有好几个好苗子,等到高中部了全给我弄到海川大学。”刘卓然冲陈然说道。

义正中学和海川大学分别作为国内最为知名的中等和高等学府,又同在一座城市,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合作关系。义正中学每年都有着海川大学的保送推荐名额,海川大学还单独为义正中学实验班留了一定的本硕连读名额。这种合作模式多年来为国家造就了一批行业专家级人才。

对于普通学生来说,为得到这样的名额争个头破血流也值得。对于义正中学的实验班学生来说,尤其是前十名的学生,进入重点大学本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海川大学的吸引力倒也并非无可替代。

用刘卓然的话说“学校也是有传承的”。除了校训“文武双馨、艰苦朴实”之外,义正中学还有着“以德育人,报效祖国”的校风。恰恰海川大学也是如此。

“现在的学生们都很有思想,到时候没准儿有不想去的。”陈然平淡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