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5章 十来人的办公室,竟分成了三派

想到这儿,张恪清看着王荣华,很认真的说道:“王部长,我同意定下一个二三十年的长期发展目标,但不是用二三十年来追赶欧美先进的企业,而是要用二三十年完成反超。”

王荣华听前半句,还以为张恪清是支持她的,但怎么张恪清野心也这么大?

半导体产业,国内起步就晚,再加上现在欧美的技术封锁,用三十年追赶上她都觉得很难了,张恪清居然想反超?

该不会张恪清是跟谢琦臻一样,属于激进派的吧?

想要多花钱换取技术加速提升?

这可能实现吗?

“恪清同志,你不觉得自己想法太大胆了吗?我们的汽车工业,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别说是反超了,距离世界一流还有很大的差距,甚至像是发动机、底盘、变速箱等核心配件,很多还依赖于进口,甚至有钱也买不到最好的。”

“我们当时给的条件不够好吗?现在你看路上,一部分进口车,一小部分国产车,大部分的都是合资车,大家认可的也都是合资车的品牌,还有多少人认可国产汽车品牌?”

“如果不是汽车能源发生了变化,有了新能源,我们再有二十年也追不上,现在也只是在追赶,远远谈不上反超。”

“但对国内的车企来说,这些年他们积累的丰富的技术储备和技术人才储备,有了这些基础,他们才能在机会来的时候,加速追赶,有了超车的希望。”

“如果之前他们太着急,急着花费巨资购买技术,那只能被外企耍,因为外企绝不会将最好的技术出售给我们。”

“就像是现在的半导体技术一样,我们能吸引来的肯定都是二流的厂商,没有顶尖的技术,甚至那些外企带来的工艺技术本来就是落后的。”

“为了一些落后的工艺,只能帮我们缩短几年差距的技术,花费那么大的代价值得吗?”

“靠着这些落后的工艺技术,我们能在三十年内完成超越吗?”

“如果注定无法超越,又何必花那么大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