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刑去刑,以刑止刑

儒道读书人 墨下诗书 2194 字 4个月前

杜宁在大儒殿上提出法律改革,并且要废除刑罚的事情,很快就在孔城里面传开,继而以最快的速度传遍诸国,引起了诸国读书人的强烈热议,也遭到了诸国读书人的强烈反对。

辽国的柯家读书人抓住这一次机会肆无忌惮的攻击杜宁的文名,在茶楼之中发表演讲,毫不客气的把杜宁骂了一个狗血淋头。

其他的世家大部分也都持反对意见,只是他们的反应并没有柯家那么极端激烈而已。

柯家的家主柯长浦在辽国的文坛上发表文章,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杜宁进行了嘲讽,怒骂杜宁过于猖狂,认为杜宁大逆不道,竟然要废除自古以来就有的刑罚,无异于是在颠覆人族的秩序,引起了诸国世家读书人纷纷叫好。

秦家的家主秦文旭也一改之前对杜宁恭敬有加的态度,彻底撕破脸皮,也利用文坛上的手段把杜宁喷得一无是处,与之前对杜宁无比客气的行为判若两人。

也正是辽国两位世家家主的带头,让事情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许多读书人纷纷上书圣院参奏杜宁,说杜宁已经丧心病狂,配不上文君之名,强烈要求圣院将杜宁严厉查办。

但是圣院并未理会,虽然杜宁的主张触犯了诸国世家的利益,可是连众圣都无法判定杜宁《华夏新律》的优劣,大儒殿又如何敢判定?

杜宁身处孔城,每天会保持看文报的习惯,在《诸国文报》中,杜宁就可以看到柯长浦和秦文旭所发布的文章,其中可谓是字字见血,犹如刀枪一般,无比的厉害。

这让杜宁感到无比的惊讶,柯长浦和秦文旭竟然有如此出众的文采。

杜宁看着文坛上那么多反对自己主张的文章,心中不仅没有半点生气,反而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

诸国读书人反应越是强烈的话,就越是证明诸国世家都无比依赖刑罚,因为世家可以拥有减轻刑罚的特权,所以可以借着这个特权肆无忌惮的欺压平民百姓,而平民百姓却不敢反抗世家子弟。

一旦取消了刑罚,就等同于让诸国在法律方面失去优势的特权,即便是世家子弟犯错,也要和百姓们一样遭受到应有的惩罚,这让诸国世家读书人无法接受,那样一来就显得和百姓们地位相同,无法彰显世家读书人的优越感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杜宁就必须要下定决心主张改革法律废除刑罚,让贪官污吏不得借助刑罚对无辜的人屈打成招,更不能让诸国世家仗着在法律方面的特权而胡作非为,去欺压本就是弱势群体的百姓,才能减少衙门公堂上的冤假错桉,才能让百姓们的人身安全和利益获得做大的保障。

还有另外一些读书人反应也很激烈,他们都是法家的读书人,对于去除刑罚方面有着极端的抵触。

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就是一个主张“以刑去刑”的人物。

《商君书》中有这么一段记载。

行罚,重其轻者,轻其重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刑去事成。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执行刑罚,对那些犯轻罪的人用重刑,对那些犯重罪的人用轻刑,那么犯轻罪的事就不会再发生,犯重罪的事也不会有,这就叫用刑罚去掉刑罚,刑罚去掉了,国家的事情也能办成。

商鞅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立了经济发展的新制度,创新了政治,发展了经济,加强了军事。

但是商鞅也有一段负面的评价,商鞅执法严酷,曾在渭河边一日处决囚犯七百人,河水因此变红,号哭之声惊天动地,商鞅严格执法、滥用酷刑的行为招致普遍的怨恨。

法家的韩非子也主张施行严刑峻法,表面看来是冷酷无情,与儒家常说的仁爱相去甚远。

可是韩非子严刑峻法的目的是“以刑止刑”,让人畏惧刑罚,达到无人犯罪,没人受惩罚的理想境界。

这一点,也是当前圣林大陆法家读书人所提倡的思想。

然而圣林大陆更为崇尚儒家,在儒家思想的中和之下,法家自是被儒家压过一头,废除了许多酷刑制度,但是依旧保留下来了许多刑罚,以此来起到威慑,让人不敢轻易触犯法律的作用。

所以在法家读书人眼中,一旦去除了所有刑罚,一定会有更多的人为非作歹。

刑罚尚且不能威慑恶人犯罪,没了刑罚岂不是会出现更多的恶人?

然而许多人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诸国世家因为曾经的丰功伟绩而享受到的特权,却是成了许多世家子弟为非作歹的依仗,刑罚的存在也因此失去了威慑的意义,不仅没有遏制恶人,反而是助纣为虐。